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在法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严谨质朴,气势宏伟。

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如《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马拉之死》。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反革命颠覆,经过五年的混乱,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做了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这时期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授旗式》等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达维德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在法国大革命前,达维特总共画了五幅历史题材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在这些作品中,他用一些附件来辅助历史题材的陈述,让人可以辨认出其中具有时代性的事物表征,例如:头盔、罗马式的宽外袍、斜挂在肩上的皮带、古典式的圆柱、柱廊等等。我们先来看看《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的创作动机,该画本是受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委派而创作的,因此,达维特还享受了在卢浮尔宫居住高级房间的荣幸,不过应该承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鼓吹革命道义的作用,散发着一种新道德的热忱。当时的人们已经把它的展出与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喜剧《费迦罗的婚礼》的上演看成同样是呼唤革命的重大事件了。

雅克-路易·大卫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大卫认为,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

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雅克-路易·大卫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雅克-路易·大卫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大卫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说洛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大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雅克-路易·大卫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大卫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活动。大卫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雅克-路易·大卫根据国民议会的建议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其中最杰出的是《马拉之死》。

1794年是雅克-路易·大卫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问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一位革命艺术家。但是随着“热月党”政变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大卫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革命的理想破灭了,整个社会陷于黑暗恐怖的深渊,这使大卫心灰意冷,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雅克-路易·大卫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大卫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

马拉之死  1799年作品尺寸:165x128cm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阁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文笔猛烈抨击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的嫉恨。由于为了躲避迫害长时间躲在地窖里工作而染上湿疹,不得不每天泡在浴缸里几个小时并且处理工作和文件。一天,保皇党女刺客,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谎称自己是一位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接见并给予帮助。正当马拉阅读她递上的纸条时,凶狠的女刺客用匕首刺进了马拉的胸膛,他倒在了血泊之中,马拉被害的消息一时震动了巴黎城。大卫是马拉的朋友,当他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马拉被害的惨相,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这幅竖构图的画面非常简洁,背景那片毫无修饰的墙面,仅有光线的些微变化,马拉靠在一个浴缸里,他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头后仰,面部带着平静的表情,就像工作劳累后闭目小憩一样,鲜血从他的胸膛流出。马拉由于患有皮肤病,不得不每天数小时浸泡在药水中治疗,他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大卫便把马拉表现为在浴缸里工作而突然遇刺身亡。整个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由此可见画家在他的创作中始终遵循古典艺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马拉之死》表现的就是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后的场景,画中的马拉表情充满愤怒和痛苦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大卫试图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不仅是大卫的成名之作,而且对于法国美术史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作于178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题是宣扬英雄主义和刚毅果敢精神,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

画面表现了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加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也正是透视延长线的消失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搂着孩子泣不成声,最右侧的一个姊妹,由于她是作战对方的未婚妻,心乱如麻,因为不论胜负,她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妇女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了祖国,必须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在这悲壮的戏剧场面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于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精确严谨的构图和英雄式雄浑的笔调进行了描绘。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1808- 1822年 

作品尺寸:高: 610 厘米,宽: 931 厘米.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雅克-路易·大卫在创作《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这幅大型油画的过程中,雅克-路易·大卫先在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图上耐心地配置了每个人的位置,并为主要出场人物作了素描,他还借出了仪式中穿用的衣物进行揣摩。在画面中央位置是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皇后,两人穿着刺绣锦缎,上面镶满了珍贵的宝石。在他们身后是教皇彼奥七世,周围则是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各国的外交官和政治家。这场加冕仪式在当时颇具戏剧性,教皇曾想在各国代表的面前把皇冠戴在拿破仑的头上,但拿破仑却用双手接过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雅克-路易·大卫原想表现出拿破仑为自己授冠这个场面,但这样来免显得太过外露,于是他就改画为拿破仑为皇后授冠,强调和平的场面。

萨宾妇女 1799年 作品尺寸:385 x 522 cm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萨宾妇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主题,被历代画家描绘过。它取材于古代罗马故事,相传罗马人建国后缺少妇女,于是他们便将萨平城青年妇女劫夺来做自己的妻子。萨宾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经过几年积蓄力量后,他们向罗马人宣战,决心夺回自己的姐妹。当罗马武士同萨宾军队展开生死搏斗之际,已为罗马人之妻并生下孩子的萨宾妇女痛苦万分,她们冲到两军之间,用自己的身躯将其分隔开。因为一方是她们的父兄,另一方是她们的丈夫。大卫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在画中并未渲染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是把一个个裸体武士画得像舞台上的演员,摆着优美的姿态。只有那些英勇无畏的妇女和地上哭喊着的孩子们引起观者的同情和怜爱。

苏格拉底之死 1787年

作品尺寸:高: 129.5 厘米. 宽: 196.2 厘米.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苏格拉底之死》是画家达维特创作于178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这幅油画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

艺雀艺术史论

你的史论百科全书

涵盖中外美术史、设计史、概论等

所有备考内容内容


清央名师

美术考研的同学看过来!本期艺雀将带大家梳理美术考研重点参考书目《外国美术简史》考点框架!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著     

《外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美术考研的必读参考书,全书一共分为八个章节,时间年代跨度较长,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较分散,为了更好的备考复习,艺雀已经给大家梳理好知识点了,拿好小本本,我们马上开始!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章节概述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原始美术和古代美术,原始美术又称史前美术,是对人类原始社会美术活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原始美术的特征主要是重现实,表现题材多与战争和武力相关,宏伟雄健的气质和活泼的情调,艺术处理随意自由。古代美术主要讲述了古希腊、罗马、埃及两河流域的美术发展。本章中的阿尔塔米拉壁画、原始维纳斯雕像、汉谟拉比法典、埃及金字塔、正身侧面率、帕特农神庙、等考点常考名词解释。

考点点拨

考点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 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丰富,感情细腻。代表作是《受伤的野牛》,常以名词解释方式考察。

考点2:原始维纳斯

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据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多强调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常以名词解释方式考察。         
考点3: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常以名词解释方式考察。

         

▲汉莫拉比法典

 考点4:古埃及美术特点

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歌颂王权,强调国家的政权和等级制度。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影响,古埃及的艺术关注来世,注重陵墓建造和装饰,被称为“来世的艺术”。埃及艺术壮丽、雄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该考点主要考简答题。     

▲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

考点5:帕特农神庙

希腊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尤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一时期建筑的成就相当可观,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它由山门、巴底农神庙、尼开神庙、 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组成,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考试重要考点。

▲帕特农神庙

考点6:罗马美术

罗马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建筑,而建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体现国家强大以及歌颂独裁者的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万神殿、罗马竞技场、君士坦丁堡凯旋门等,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罗马克洛西姆竞技场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章节概述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欧洲中世纪美术内容,以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为核心,内容主要覆盖建筑、雕塑、壁画等内容,其中建筑艺术是本章的叙述核心。建筑相关内容巴舍里卡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建筑需要重点掌握,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考点点拨

考点1:巴西利卡式建筑

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在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基础上发展新型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即在“巴西里卡”教堂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它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代表建筑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常以名词解释方式考察。         
考点2:拜占庭风格建筑

拜占庭建筑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控制整个建筑,并用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代表建筑圣索菲亚教堂,该考点常考名词解释。

▲圣索菲亚大教堂

考点3:

罗马式美术罗马式美术时期内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普遍采用类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是中世纪非写实性风格的高峰。罗马式美术相关的建筑风格是本章重点,常考名词解释。         

考点4:

哥特式美术哥特式美术中建筑部分的考察重点,哥特建筑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哥特的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十字平面等内容是建筑史上的经典,其代表在巴黎圣母院和圣德尼教堂需要重点掌握,该知识点主要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巴黎圣母院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章节概述

第三章讲述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该章节是本书重点章节知识点多而且考频较高,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都有可能考察。具体考点主要有佛罗伦萨画派、温布里亚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威尼斯画派、丢勒、枫丹白露画派等。        

考点点拨

考点1: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画派代表,其中重要画家有多纳泰罗、基布尔提、马萨乔等,考察到名词解释时需要将人物代表作及风格贡献等内容进行叙述。         

考点2:翁布里亚画派翁布里亚画派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科、佩鲁吉诺,代表作有《基督受洗》,该作品常考名词解释。         

考点3:达芬奇达•芬奇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代表作品《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关于达芬奇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常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          

考点4:米开朗基罗作为雕刻家和画家的米开朗基罗走的是的是和达•芬奇不同的道路,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 理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上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代表作品《大卫》、《创世纪》、《洪水》、《摩西》等,其中《大卫》雕塑的考频较高。

▲大卫(米开朗基罗)          
考点5:拉斐尔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的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 起来,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代表作品《雅典学院》、《巴尔纳斯山》、《圣典辩论》、《西斯庭圣母》等。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对其人物风格作品需要全方面掌握。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考点6: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考试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启示录(丢勒)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

章节概述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这段时期美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多姿多彩,并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本章节主要考点有学院派美术、卡拉瓦乔和地方画派、巴洛克美术和洛可可美术、荷兰风格派等内容,本章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        

考点点拨

考点1:学院派美术学院产生的原因: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企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美术风格特点和局限需要重点掌握,考试常考简答题。        

考点2:卡拉瓦乔和地方画派卡拉瓦乔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色彩。他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非常尊重,但是他不为传统所囿,主张勇敢地面对未来,敢于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时代,不加粉饰地去描绘现实生活。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考试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频较高。

考点3:巴洛克美术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巴洛克艺术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宗教改革,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巴洛克美术的风格特点以及巴洛克建筑是考试重点,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阿波罗和达芙妮(贝尼尼)

考点4:荷兰风景画17世纪是荷兰风景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17世纪荷兰的一些风景画中,人物形象只作为风景的点缀而出现或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题材,为荷兰风景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考点为本章重点考点,常考简答题和论述题。

▲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霍贝玛) 

考点5:戈雅戈雅是推动西班牙18世纪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对欧洲艺术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戈雅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感。它的现代性表现在画家总是跟着时代前进,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时代的音符。

考点6:洛可可艺术洛可可艺术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及代表人物需要重点掌握,考试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考点7:色彩和素描之争色彩与素描之争发生在17世纪末的法国,从皇家美术学院内部开始,结果影响到整个18世纪的画坛风气。此考点的双方争论立场和人物需要全面了解,该内容常考简答题。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章节概述

在19世纪,美国的美术开始向欧洲的潮流靠拢。此时,西方美术的大趋势是从崇高走向平凡,从严肃走向轻松,从反映社会生活、推动社会变革到反映市民的世俗趣味。艺术家们更关注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更关注形式美感,反叛学院和古典的思潮逐渐兴起。本章节是书本核心章节之一,是传统美术转变的关键节点,考点密集,重点较多。         

考点点拨

考点1: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于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历史上的罗马作为借鉴,兴起了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大卫,代表作品有《网球馆的宣誓》、《马拉之死》、《加冕式》,该考点主要考名词解释。

考点2: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热里科、德拉克罗瓦,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人物及作品会单独考名词解释。        

考点3:现实主义美术宗教无力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充满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画家们都具有求新的要求和直接观察的兴趣,热爱即刻可及的现实。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和组织有库尔贝、巴比松画派、米勒,代表作品有《蒙特枫丹的回忆》、《拾穗者》,该考点主要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考点4: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于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睡莲》是流派代表。

▲睡莲(莫奈)    

考点5: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也被称作“分割主义”。同时,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作“点彩派”,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是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考点6: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曾一度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试图另辟蹊径。代表人物有塞尚、梵高、高更,该考点考频极高,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

▲向日葵(凡高)

考点7:罗丹罗丹是现实主义雕塑大师,他虽具有旷世奇才,却一生坎坷。在困厄的环境之中,罗丹不断地出示新颖、精彩的创作,代表作品有《施洗者约翰》、《行走的人》、《思想者》,罗丹是艺术史上重要举足轻重的雕塑大师,需要重点备考掌握。

考点8:门采尔门采尔是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既作版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动传神。主要作品有:《轧铁工厂》、《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该考点主要考察名词解释。         

考点9:威廉·荷加斯荷加斯的作品主要是铜版和油画风俗组画及肖像画,荷加斯的肖像画善于突出人的个性和社会特征,如《卡拉姆肖像》、《画家之姐安娜》。作于18世纪50年代后期的《卖虾女》最有代表性,以及重要的理论著作《美的分析》,该考点常考简答题。       

考点10: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该派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该考点考频较高,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艺雀艺术史论

你的史论百科全书

涵盖中外美术史、设计史、概论等

所有备考内容内容


清央名师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在法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严谨质朴,气势宏伟。

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如《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马拉之死》。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反革命颠覆,经过五年的混乱,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做了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这时期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授旗式》等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达维德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在法国大革命前,达维特总共画了五幅历史题材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在这些作品中,他用一些附件来辅助历史题材的陈述,让人可以辨认出其中具有时代性的事物表征,例如:头盔、罗马式的宽外袍、斜挂在肩上的皮带、古典式的圆柱、柱廊等等。我们先来看看《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的创作动机,该画本是受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委派而创作的,因此,达维特还享受了在卢浮尔宫居住高级房间的荣幸,不过应该承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鼓吹革命道义的作用,散发着一种新道德的热忱。当时的人们已经把它的展出与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喜剧《费迦罗的婚礼》的上演看成同样是呼唤革命的重大事件了。

雅克-路易·大卫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大卫认为,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

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雅克-路易·大卫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雅克-路易·大卫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大卫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说洛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雅克-路易·大卫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大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雅克-路易·大卫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大卫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活动。大卫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雅克-路易·大卫根据国民议会的建议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其中最杰出的是《马拉之死》。

1794年是雅克-路易·大卫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问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一位革命艺术家。但是随着“热月党”政变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大卫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革命的理想破灭了,整个社会陷于黑暗恐怖的深渊,这使大卫心灰意冷,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雅克-路易·大卫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大卫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

马拉之死  1799年作品尺寸:165x128cm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阁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文笔猛烈抨击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的嫉恨。由于为了躲避迫害长时间躲在地窖里工作而染上湿疹,不得不每天泡在浴缸里几个小时并且处理工作和文件。一天,保皇党女刺客,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谎称自己是一位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接见并给予帮助。正当马拉阅读她递上的纸条时,凶狠的女刺客用匕首刺进了马拉的胸膛,他倒在了血泊之中,马拉被害的消息一时震动了巴黎城。大卫是马拉的朋友,当他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亲眼目睹了马拉被害的惨相,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这幅竖构图的画面非常简洁,背景那片毫无修饰的墙面,仅有光线的些微变化,马拉靠在一个浴缸里,他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头后仰,面部带着平静的表情,就像工作劳累后闭目小憩一样,鲜血从他的胸膛流出。马拉由于患有皮肤病,不得不每天数小时浸泡在药水中治疗,他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大卫便把马拉表现为在浴缸里工作而突然遇刺身亡。整个画面平静、庄重,省略了一切无关大局的细节,力求简单质朴,既无纷繁的色彩,也无复杂的透视和道具。尽管表现的是可怕的暗杀,画家丝毫没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着意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由此可见画家在他的创作中始终遵循古典艺术的原则,力图保持更多的理性。《马拉之死》表现的就是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后的场景,画中的马拉表情充满愤怒和痛苦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大卫试图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不仅是大卫的成名之作,而且对于法国美术史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作于178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题是宣扬英雄主义和刚毅果敢精神,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

画面表现了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加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也正是透视延长线的消失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搂着孩子泣不成声,最右侧的一个姊妹,由于她是作战对方的未婚妻,心乱如麻,因为不论胜负,她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妇女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了祖国,必须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在这悲壮的戏剧场面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于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精确严谨的构图和英雄式雄浑的笔调进行了描绘。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1808- 1822年 

作品尺寸:高: 610 厘米,宽: 931 厘米.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雅克-路易·大卫在创作《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这幅大型油画的过程中,雅克-路易·大卫先在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图上耐心地配置了每个人的位置,并为主要出场人物作了素描,他还借出了仪式中穿用的衣物进行揣摩。在画面中央位置是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皇后,两人穿着刺绣锦缎,上面镶满了珍贵的宝石。在他们身后是教皇彼奥七世,周围则是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各国的外交官和政治家。这场加冕仪式在当时颇具戏剧性,教皇曾想在各国代表的面前把皇冠戴在拿破仑的头上,但拿破仑却用双手接过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雅克-路易·大卫原想表现出拿破仑为自己授冠这个场面,但这样来免显得太过外露,于是他就改画为拿破仑为皇后授冠,强调和平的场面。

萨宾妇女 1799年 作品尺寸:385 x 522 cm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萨宾妇女》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主题,被历代画家描绘过。它取材于古代罗马故事,相传罗马人建国后缺少妇女,于是他们便将萨平城青年妇女劫夺来做自己的妻子。萨宾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经过几年积蓄力量后,他们向罗马人宣战,决心夺回自己的姐妹。当罗马武士同萨宾军队展开生死搏斗之际,已为罗马人之妻并生下孩子的萨宾妇女痛苦万分,她们冲到两军之间,用自己的身躯将其分隔开。因为一方是她们的父兄,另一方是她们的丈夫。大卫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在画中并未渲染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是把一个个裸体武士画得像舞台上的演员,摆着优美的姿态。只有那些英勇无畏的妇女和地上哭喊着的孩子们引起观者的同情和怜爱。

苏格拉底之死 1787年

作品尺寸:高: 129.5 厘米. 宽: 196.2 厘米.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苏格拉底之死》是画家达维特创作于178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这幅油画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

艺雀艺术史论

你的史论百科全书

涵盖中外美术史、设计史、概论等

所有备考内容内容


清央名师
  • 微信咨询

  • QQ客服

  • 电话咨询

    电话13001955528

请选择客服进行聊天

  • 微信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电话进行一键拨打